《健康产业消费趋势发展报告》显示,到2024年,中国大健康产业总收入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。8月30日,首届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在北京举行。会上,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,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健康买单,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,形成了多元化、全链条的产业生态。
(大会现场)
我国已具备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。此次大会由中国副食流通协会主办,中国副食流通协会食品流通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院与锐思迪尔公关(北京)有限公司联合承办,旨在汇聚行业精英、专家学者及政策制定者,共同探讨大健康产业的创新趋势、发展机遇与挑战,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,加速科技成果转化,推动中国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。
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任兴洲表示,大健康产业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,它涵盖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多个生产和服务领域,包括医疗产品、保健用品、营养食品、医疗器械、保健器具、休闲健身、健康管理、健康咨询等。我国已具备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展的条件和能力。
据中国健康管理协会会长姚军介绍,预计到2025年,我国大健康产业将达17.4万亿元,到2030年将达29.1万亿元。
(圆桌论坛)
任兴洲进一步表示,我国大健康产业发展模式不断创新,发展空间广阔。
何继红表示,近年来,随着人民健康意识的日益增强,大健康产业作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,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大健康领域是一个涵盖广泛、潜力巨大的综合性产业体系,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医疗健康服务,更延伸至保健食品、健康管理、健康养老、体育健身等多个领域。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大健康产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,形成了多元化、全链条的产业生态。
新华社《中国名牌》杂志社原总编辑周志懿认为,大健康产业发展需要坚持政府主导、全社会参与和全民行动相结合,企业作为经济社会的重要力量,也要积极作为。
郑灿朝表示,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也是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大会发起的重要背景。国家高度重视人民健康,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大健康产业的发展。从加大对医疗基础设施的投入到支持医药创新研发,从推动健康产业融合发展到促进健康服务业的规范发展,政策的引导为大健康产业的创新营造了良好环境。
在消费升级和健康理念普及的推动下,食品行业正经历深刻的变革。一方面,传统食品企业积极转型升级,注重健康元素的融入,推出了一系列符合现代消费者健康需求的新产品;另一方面,新兴食品企业凭借技术创新和精准定位,迅速崛起成为市场的新宠。数据显示,在社交媒体药食同源食疗滋补话题的关注人群中,男性占比超过女性,为56.1%,成为药食同源产品消费主力。随着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,健康问题和顾虑增多,也促使年轻人加入养生的行列。在食疗滋补养生人群中,35岁以下年龄段的占比上升了4.2个百分点。
(2024年度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案例)
大会最后揭晓了2024年度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案例。这些案例不仅展示了中国大健康产业的蓬勃发展,也体现了技术创新在推动产业升级、提升健康服务水平方面的重要作用。
大会期间,《中国大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研究报告》启动仪式举行。何继红表示,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环境下,产业创新和数字化科技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各行各业的创新,重新定义产品、服务、运营以及生态价值链,数字化创新成为核心驱动力,跨界融合与生态构建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,共同推动大健康产业的可持续发展。